“过了空相忆”的出处是哪里
清明和寒食时节,总让人想起那句“过了空相忆”,听起来有点儿悲春伤秋的感觉,对不对?不过,这句诗背后可是有一段深情的故事。诗人黎廷瑞在雨中怀念远方的亲友,却连个音信都觅不到,想想都替他着急!但他在诗里还是找到了一丝希望,说“只道春寒都尽,一分犹在桐花”,就像在说“别担心,春天很快就会来,连最后一朵桐花都还在那儿等着呢!”
这让我想到,现在的我们,是不是也经常在思念远方的人呢?只不过现在有手机、微信,再也不用“千里音书无处觅”了。不过,诗里的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期待,是不是仍然在我们心底荡漾?比如,下雨天看看窗外,是不是也会想,TA那边是不是也在下雨?
所以,“过了空相忆”不仅是一句诗,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思念总是让人既痛苦又甜蜜。下次你要是也“过了空相忆”,不妨学学诗人,把这份情感写下来,或者拍张照片发给对方,说一句“春天快到了,你那边还有没有桐花盛开呀?”
“过了空相忆”出自宋代黎廷瑞的《清平乐(雨中春怀呈准轩)》。
“过了空相忆”全诗
《清平乐(雨中春怀呈准轩)》
宋代 黎廷瑞
清明寒食。
过了空相忆。
千里音书无处觅。
渺渺乱芜摇碧。
苍天雨细风斜。
小楼燕子谁家。
只道春寒都尽,一分犹在桐花。
《清平乐(雨中春怀呈准轩)》黎廷瑞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清平乐(雨中春怀呈准轩)》是宋代黎廷瑞所作,描写了清明和寒食时节的情景。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中文译文:
清明寒食。过了空相忆。
千里音书无处觅。渺渺乱芜摇碧。
苍天雨细风斜。小楼燕子谁家。
只道春寒都尽,一分犹在桐花。
诗意:
这首诗描绘了清明和寒食时节的景象。诗人在雨中感怀春天的美好,思念远方的亲友,却无法得到他们的音信。周围景物模糊不清,花草摇曳生姿,天空苍茫,细雨斜飘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诗人看到了一座小楼上的燕子,不知道是哪家的。诗人认为春寒已经过去,只剩下一些桐花还在开放。
赏析:
这首诗以清明和寒食时节为背景,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物和诗人内心的感受,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。
首先,诗人使用了一系列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清明和寒食时节的景象。诗中的“渺渺乱芜摇碧”形象地描绘了花草在雨中摇曳的情景,而“苍天雨细风斜”则表达了天空中细雨斜飘的景象。这些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雨中的寂静和凄凉。
其次,诗人通过描写音信的缺失,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。诗中的“千里音书无处觅”表明诗人无法得到远方亲友的消息,加深了他们的相思之苦。这种情感在清明时节尤为明显,清明是祭祀先人和追忆逝者的重要时刻,而诗人却无法与远方的亲友交流,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浓烈。
最后,诗人通过描写小楼上的燕子和桐花的存在,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希望。诗中的“只道春寒都尽,一分犹在桐花”表明诗人认为春寒已经过去,只剩下一些桐花还在绽放,暗示着春天即将到来,带给人们温暖和希望。
综合来看,黎廷瑞的《清平乐(雨中春怀呈准轩)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,揭示了清明和寒食时节中的思乡情怀和对春天的期待,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情之间的共鸣。